中国研究:地球内核逆向旋转 一天愈来愈长

据自由时报报道,英国期刊“自然地球科学”(Nature Geoscience)近期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,地球内核可能已经停止旋转,甚至“逆转”,影响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,导致地球自转变慢,也意味着一天可能愈来愈长。


地球结构由外而内分成地壳、地函、地核,地核又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,固态内核位于地壳下约5100公里处,大小与冥王星相当,与液态外核分开。内核这个“行星中的行星”漂浮在液态外核中,可以与地表不同的速度独立旋转。


研究报告作者、北京大学教授宋晓东和副研究员杨毅领导的研究团队,分析1960年代以来沿着类似路径穿越地球内核的地震波数据,以推断内核旋转的速度,发现从1970年代初期到2009年之间,波形变化很大,2009年却几乎没有变化,之后又开始出现变化,判断地核可能在2009年停止旋转,并逐渐朝相反方向移动。


宋晓东指出,内核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,比地表旋转略快,因此一天的时间愈来愈短,但在约2009年至2011年与地球自转同步之前,持续减缓速度,此后甚至逐渐向相反方向旋转,意味着一天的时间愈来愈长。


人们熟悉的“1天24小时”,是指地球自转一次的时间,产生昼夜和潮汐等自然现象。地核的自转方向和周期,与地球整体的自转周期大约一致,但内核的自转是由外核产生的磁场所驱动,并由地函的引力作用平衡,因此内核能以与地球自转不同的速度旋转。研究团队认为,磁力与引力的微小不平衡,可能会减缓内核旋转速度,甚至逆转方向。


研究团队认为,一个周期的摆荡约70年,即每约35年切换一次方向,可以解释60至70年地球日长变化和地球磁场行为;2009年的数据发现到的转捩点,是在1970年代初期,因此下一个变化将发生在2040年代中期。


宋晓东和杨毅坦承,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验证他们的观点。而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澳洲国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卡尔奇(Hrvoje Tkalčić)认为,没有灾难性事件发生,证明内核并未完全停止旋转,他认为内核的旋转周期是每20到30年一次,而不是中国研究团队提出的70年。

原文连结六度声明DMCA 政策

相关新闻

大家都在看